top of page

【布宜諾斯艾利斯: 街頭的顏色革命+外傳】


轉入任何街角,無論是最繁華的市中心大街,還是看似遊客止步的破舊角落,布宜諾斯艾利斯都是充滿色彩的地方。由大型壁畫到暗角小品,由純粹抽象圖案到充滿政治意味的圖像字句,有商業化的有隨意的,街頭塗鴉極多元化。

阿根廷政治塗鴉的歷史可以追溯至1945年的工人運動,在貝隆時代新的政治環境底下,政治塗鴉成為新的自由表達方式。1976-1983年軍事獨裁期間,一切反對聲音被抹殺。直至民主重臨,街頭政治塗鴉再現。

布宜諾斯艾利斯最主要的街道五月大道(Avenida de Mayo)連接五月廣場(Plaza de Mayo)和國會廣場(Plaza del Congreso),地處政治核心,是遊行必經之地。這幅街頭塗鴉約7米高12米闊,於2016年完成,在一整條街的歐陸建築之中非常突出。

畫作佈滿各種政治符號,巨型的Madre de Plaza de Mayo和代表原住民的太陽在左邊人民抗爭的一方,右邊的鷹代表美國,旁邊的禿鷲代表當時在任的阿根廷總統馬克里。左翼人民對抗右翼跨國企業。上方一句“América Latina – ahora o nunca”,是前總統貝隆著作,印證馬克里市場導向的政策下,貝隆主義、國家民族主義再起。正中間一句“40 años – ni olvido ni perdón”,謹記阿根廷進入軍國獨裁時代40週年。一小片街道地境,跨越歷史時空,藉過去引申現在與未來 - 毋忘.毋諒!


離開市中心,布宜諾斯艾利斯還有一個以顏色聞名於世的地方-La Boca博卡區。一般旅遊介紹會力捧這個位於東南面的社區為「小意大利」。在19世紀末,貧窮的移民工的確主要來自意大利,他們在博卡區的港口附近建造鐵皮屋,落地生根。但到了1930年代,移民第二代大都已遷離(脫貧了嘛),居民換成來自郊區、皮膚較黑的非歐洲移民。到了60年代,更有來自巴拉圭、烏拉圭、智利、秘魯、玻利維亞等國家的貧窮移民進駐。於是,從中產白人的視覺看博卡區的變化,是「墜落」,而「富有意大利特色」則是「正統」。

要歌頌「正統」,就由社區景觀入手。於是博卡區的文化藝術壁畫,大概都以歐裔移民和工人萬歲為主軸。順帶一提,博卡區的必到景點Caminito曾經是個荒廢了的鐵路路段,到了1960年代才由藝術家Quinquela Martínwas改造成一個七彩繽紛的藝術街區。彩色大街以外的世界則遊客止步,有人會說是罪惡溫床,暗示「意大利正統」以外,在博卡區裏的「其他人」的「影響」。以藝術創造城市地境,除了是「活化」和「社區改造」之外,更加是以文化之名,圈起「正統的我們」和「外來的他們」,去確立一個早已模糊的自我身份認同。

69 views0 comments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